桂遇秋 黄梅戏史论研究者 桂遇秋
自1950年8月参加工作起,长期在宣传、文化部门从事黄梅戏艺术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。共发表、出版了黄梅戏史论、民间文学、地方风物、党史人物等方面论文、传记、散文200余篇(册)、约三百余万字。1963年,群盖堂等社出版了他创作、改编的《......
自1950年8月参加工作起,长期在宣传、文化部门从事黄梅戏艺术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。共发表、出版了黄梅戏史论、民间文学、地方风物、党史人物等方面论文、传记、散文200余篇(册)、约三百余万字。1963年,群盖堂等社出版了他创作、改编的《......
其父在南京开剧场,因此乔志良十岁在南庙小学读书时便随孟燮卿学京剧,一年后其父又请人来家教戏。十三岁辍学入厉家班学戏,艺名乔慧杰。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班社到了四川、云南,19岁满师后到重庆入刘家班演唱。抗战胜利后乔志良返回南京在江苏各地演戏......
2014年安庆“十一”黄梅戏展演周期间,大戏小戏登台展演、名角新星同台竞技、台上台下互动参与、广场社区巡回演出,“处处是舞台、天天有演出”,真正推动了黄梅戏“一唱两走”、传承发展。 全市8个演出院团共展演了13台14场黄梅戏大戏,吸引......